魏持衡(?—1641年),字开旸,新密市城关镇西瓦店村魏氏八世人,明末为光禄寺正卿。
魏持衡小时就聪颖过人,思想活跃,在京城结交了不少朋友,向他们讲忠义之士的事迹,表示要做一个为国尽忠的汉子。他读了几年书,但没有取得多大功名,友人看到他非常有胆略,表示愿意资助他到国学学习。他笑着说:“大丈夫手持一书,呆在屋里,整天颂读,即使读一辈子,不去为国家施展本领,死了就如同草木鸟兽一样腐烂泯灭,没有留下好的名声,活着还有什么价值呢?孝敬父母,忠诚国家,不通过科举考试也照样能做到的啊!”
魏持衡初授序班鸿胪(礼仪基层人员),不久迁鸣赞(行礼时引导赞唱),又晋升为鸿胪寺司承(五品礼仪官员)。明熹宗想了解西部边疆情况,派魏持衡为西陲使,他圆满完成了皇上交给的任务,晋升为光禄寺兼鸿胪寺正卿(四品)。魏持衡连续在泰昌、天启、崇祯三朝任此职,掌管皇室祭礼、酒宴等礼仪。为旌表魏持衡其功,御旨在密县县城西街建立了“襄礼三朝坊”。
明末流寇攻打密县城,魏持衡协助官府组织乡勇进行抵御。后密县城陷落,魏持衡被俘,寇军获知魏持衡为朝廷命官,劝他投降,承诺授其官职。魏持衡不为所诱,厉声大骂说:“吾受朝廷三百年厚恩,恨不搥汝贼之首,以上报天子,吾宁死不辱也!”寇军愤怒而斩其首级。魏持衡被寇军杀害,他忠于朝廷,不屈膝投降,其忠义为人们所推崇。魏持衡逝后,朝庭下旨立碑,葬于伞盖山下。事迹载入《明史·忠义传》。
在《魏氏族谱》刊载有明右都御史曾弘对魏持衡的赞论之辞:“余读史至其节义,怀怀?为后世所称述者,率多伍弁庸隶?之徒,未尝不废书,叹曰:人品何必出自诗书,如公者非古之烈丈夫何人哉!公以布衣奋起,闾阖建树不苟,卒以节终,是可慕也。夫闻北地有巨公,怀宗时与刘文烈约死事,而后不果,且曰处死实难,呜呼!惟处死之难,而公可以愧世也。”
【附】小魏楼魏持衡墓碑文
明敕封光禄寺正卿魏公讳持衡,字开旸,德配姚孺人坟墓。
公吾之八世祖也,初封序班鸿胪寺,后封光禄寺正卿。明季闯寇起,密城陷,公被贼执,贼欲授以官,公厉声大骂曰:吾受朝廷三百年厚恩,吾宁死不辱也。贼怒磔死于城西樊河,至今有节碑存焉。公长子公舒收公尸葬于伞盖山之下。后公舒死葬于魏楼,公孤墓在彼,上而祖父不相继,下而子孙不相接,且路途遥远,祭祀亦甚不易。喜乃邀同族中会首子敬迁公于公舒墓之上,上虽未继祖父,下可有子孙相接,且四时祭奠甚便。是为记。
发启人十七、十八世孙:书义、长太
襄事人十八、十九、十七世孙:春喜、海河、子敬
撰文书丹十九世孙馨山
民国十三年岁次甲子葭月仲浣谷旦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