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村魏氏红色文化:革命人物
魏晋保(1921-1945)
晋字辈,净行寺魏氏第31世孙,中保村人。1943年11月,魏晋保经区干部动员报名参军,任新四军16旅46 团战士。1945年春,魏晋保随部参加天目山反顽战役,在弹雨纷飞的浙江孝丰战斗中壮烈牺牲。
魏胃信(1921-1946)
为字辈,净行寺魏氏第30世孙,中保村人。1943年11月,魏胃信参加新四军,任16旅46 团战士,其后两年,参战数十次,多次受到团部嘉奖。1945年10月,魏胃信随军北撤。1946年7月,魏胃信参加苏中七战七捷战役,奋不顾身,英勇战斗,光荣牺牲。
魏普院(1920-1947)
为字辈,净行寺魏氏第30世孙,中保村人。曾用名魏普寿、魏为力。1945年经韩固区委动员参加新四军。1945年10月,新四军北撤后部队整编,魏普院任华东野战军4纵12师36团战士,1947年2 月参加山东枣庄战斗,身负重伤,抢救不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魏建坤(1927-1945)
建字辈,净行寺魏氏第32世孙,中保村人。1944年韩固区第一次扩武征兵,魏建坤报名应征,投身抗日,任新四军独立3团3营战士。1945年12月参加著名的高邮战役,奋勇杀敌,身中数弹,牺牲于冲锋途中。
魏晋寿(1899?-1944)
晋字辈,净行寺魏氏第31世孙,中保村人。青年时期即关注本村贫苦大众的生活,有意识地为本村贫民向掌管祠堂田产的地主士绅争取粮食等生活物资。1944年春,担任韩村区农民抗敌协进会主任。6月,任韩固区农民救国会主任。同年,溧高地区反动刀会发生大规模暴动事件,魏晋寿被本村刀会人员杀害。
魏忠富(1922-2004)
晋字辈,净行寺魏氏第31世孙,祖先从中保村迁居东村。魏忠富自幼父母双亡,1939年2月,被国民党保安队强行抓去当差3年。1942年2月,魏忠富带枪奔赴溧水李巷参加革命,被编入新四军16旅48团特务连,任机枪手。在周城、天目山战役中,荣立二等功,并光荣入党。1945年北撤后部队整编,先后任新四军6纵教导团班长、排长,参加苏中保卫战、涟水、鲁南等战役,立三等功2次。1947年2月,参加莱芜战役,在战斗中身负重伤。1948年9月,任华东局山东德州市委通讯员。1949年上海解放后,任新泾区接管委员会通讯班长,调上海市公安局工作,任股长。1950年10月,主动申请下基层,任皖北劳改队第二支队指导员。1951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任江苏省第一劳改队中队长。1966年春,魏忠富伤病复发,无法胜任工作,主动申请带领全家下放回乡,并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晚年,坚持到中小学讲述革命故事,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魏忠富系三等甲级伤残军人,1989年市委组织部下文,享受正处级离休干部待遇。
魏晋焕(1919-1975)
晋字辈,净行寺魏氏第31世孙,中保村人。1937年6月,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同时加入国民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侵华日军占领高淳,他在家乡自发组织了“臼湖抗日游击队”,活动于石臼湖沿岸一带,后被江苏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汪国栋勒令解散,晋焕被逮捕、关押两个多月才释放回家。1943年11月,溧高战役胜利后,新四军主力十六旅恢复和重建了高淳县地方党政组织。1944年3月,晋焕参加了高淳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工作,历任高淳县韩村区区公所助理员、区中队副中队长。同年6月,任溧高县韩固区副区长、区大队长。10月调任强埠区(今属溧阳市)副区长。1945年10月,随军北撤,先后任新四军一师司令部副官(科长)华东野战军四纵教导团军教干事。1947年入华东军政大学学习,并被评为一等进步生。解放后,于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苏南区松江专区川沙县工商办事处主任、江苏省松江专区商业科科长、江苏省松江市工商局副局长、松江县工商科科长等职。1954年,机关精简整编,被免去公职,回乡就业。1956年,因其擅长美术,寓居南京以画人像谋生。1968年,从南京下放,安排在马城圩看管陶家机房,1975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