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源流
+

江苏徐州睢宁县魏氏族谱

2021-04-12    作者:河南魏氏编辑部    来源:中华魏网

睢宁《魏氏族谱》第七次修编工作,自-0-三年四月全面启动以来,已历时两年有余。由于全体族人的共同努力,加之五十余名专司业务人员的辛勤劳动,一部面貌全新的《魏氏族谱》已展现在族人面前。这是全体族人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桩大事喜事,值得高兴,值得庆贺。

史料证明,我们睢宁魏氏一世始迁祖是在明朝初年(约公元1373年)移民大迁徙的浪潮中由山西曲沃迁来睢宁的,至于迁徙缘由、过程、卜居何地等等,旧谱之述备也。迁睢宁后越268年,即明代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第一部睢宁《魏氏族谱》正式编就刊行,后经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的1992年,先后经过五次续修,形成了跨度三百五十多年较为完整的睢宁魏氏族谱系统。这套谱系虽然有些粗略,甚或尚存些许缺憾,但它无疑是我睢宁魏氏一份珍贵的史籍。正是通过这套族谱,我们这些后世子孙以及以后的子子孙孙,方能拂去千百年的历史尘埃,清楚的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祖先来自何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世系坐标,清楚的知道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文他遗产,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也正是在前六版谱的基础上,我们才得以顺利进行第七次续修。乘此之机,我们由衷向在历次族谱续修中做出贡献的先辈们致以深深地敬意,并以新版《魏氏族谱》奉献瓣香,慰祭先祖在天之灵。

第七版族谱根据其内容需要、阅读方便,作全一册分上下两卷编排,上卷为世系卷,下卷为综合卷。

“世系”为族谱最基本最主要内容。为提高续修质量,弥补旧谱留下的缺憾,此次修编,我们着力于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认真研判史料,深入实地调查,将“虚”坐实。比如旧谱凡例载“其支派可考者皆第三公云祖之后,故以云祖居首”。在研判各类史料的基础上,七修将云祖郑重列定为一世始迁之祖,不再采取旧谱中的虚位三世排列,从而解决旧谱记述与现实世序错位的问题。再比如对二世木、树二祖以及四世宣祖支系的考证,根据旧谱隐约提供的线索,本次修编我们不惜花费人力财力,先后派员两去门头沟、三下永城,四赴马公店等地,通过深入查访,广泛采撷信息,根据诸多实证物证,形成了有根有据有说服力的考证报告,证实旧谱留下的线索并非虚妄。还比如对二世祖的人数、次第排列等问题,旧谱诸说大多语焉不详,甚至虚实柢牾,疑窦丛生。此次修编,对相关资料认真比对,去伪存真.并多方沟通协商形成共识。最后认定一世祖之后的二世祖共五人:森、山、林、木、树。其中木祖支裔在迁睢不久即从军他适于北京门头沟,树祖居于河南永城。记入本谱世系的均为森、山、林三祖支系。至于五位二世祖之间伯仲长次,目前尚无有力的史料排列.只有采信旧谱中所谓“他们纵非同胞,亦皆兄弟”的表述,本着相互包容、一体融合的精神,将其作森、山、林、木、树次第排列。

二是逐门逐户采集信息,反复核实校勘,力求世系、名讳、信息精准无误。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旧谱世系中难免有许多不准确甚至错误之处。此次修编,从一开始我们就十分重视采编质量。对具体采编人员统一进行相关业务培训。统一印制表格,同时建立内外结合,上下左右互动机制,做到统一质量标准,任务包干到组,责任分解到人的质量保证模式。尤其是在世系草表初成之后,多次组织交换交叉校对,二次实地勘误等活动,上上下下、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力争万无一误。

三是以人为本,增强族人入谱信息量。一部完整的族谱,就传统格式而言,一般都有人物传记一项。“传记”在族谱中亦称形状、行实、行述、事状、志略等。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人物事迹资料。人们对本族的历史认知,往往是从大量尘封的个人信息资料中获得的,反观我族旧谱,历代许多重要族人的故事往往缺略难觅,令今人遗憾而无奈。此次修编,我们从两方面增强重要个人信息量。一方面是在世系表中个人名讳旁加以“旁注”,载明出生年月,主要学历,重要荣誉地位等内容;另一方面在综合卷中辟有《当代魏氏人物志》一栏,对为本次续谱捐资两千元以上,且力方方面面代表性的族人,一一为他们编写了简历或小传,并附以照片。增强这方面的信息量,不但增强了族谱的鲜活性、时代感,同时也增强了族人对家谱的亲近感。

此外,传统认为:  “收族”是续修族谱重要责任。通过一次次续谱修谱,不断将多年失去联系而未能入谱的族群收编入谱,以实现阖族大团圆的美好梦想,实在是告慰列祖列宗,遗泽后代子孙的大事。为此,七修族谱工作开展后,我们通过对失联族群的线索梳理,派员探询,深入考证,先后将迁居新沂房尚、马老庄、沈马、宿迁蔡集的山祖后裔和迁居安徽灵璧、大龙嘴等地的林祖后裔,以及迁居马公店的宣祖后裔,共1000多族人第一次收入族谱,实现了他们认祖归宗的渴望,了却了先人遗愿。

家谱在世系之外,还包含有许多种内容,越是后世修的家谱体例越复杂,其功能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宋代以前,家谱承载着“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社会政治功能,宋代以后,家谱承载着“尊祖、收族”的伦理道德功能。尤其近现代以来,家谱的功能呈现多样化趋势,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家谱的功能在不断向构建家族文化方向发展延伸。为了增加族谱的文化内涵,显示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此次续修,我们首先尝试编辑了《综合卷》。在《综合卷》中设有着干栏目,通过这些栏目,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我魏氏族人的文化创造力。例如《旧谱遗存》一栏,反映的是数百年来我魏氏家族文化的深厚积淀;《艺文.风俗志》一栏,既反映出族人中的精英文化创造,也有草根文化实践活动;《当代魏氏人物志》一栏,既反映出当代族人的人生历练,又反映出他们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创造出来的宏伟业绩。《先世考》一栏反映的是本族相关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有道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忠厚”与“诗书”都是不同层面的文化,文化强盛则国家强盛。寄望于后世在续修家谱时,将以上栏目越做越好,越做越强。

明崇祯十四年,我魏氏族谱初创始成,时任睢宁知县高岐凤应请作序。他在序中对当时魏氏家族曾作如下评述:  “魏年兄者(注:指梦豸祖)伯仲英俊,文堪华国,才可经邦,诚淮北望族,徐东旧家也。”此言虽属客套,不免奉承夸大之嫌,然而作为一位地方最高长官,绝不会信口开河,作空穴来风。可见当年魏氏家族人文之盛,家业之隆,名门望族亦不为过。如今三百多年过去了,魏氏夫如何?据此次续修族谱普查,无论在人口规模、人文素质、事业成就等方面,均发生了历史性裂变,今与昔绝对不可同日而语。据统计,目前,县域内本支魏氏现有人口为26429人,县域外人口为4246人,合计人口总量为30675人。县域内族人分布15镇,354个自然村。人口平均寿命超过70岁,现有80岁的长寿人口约为400人。在现有总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100人,获中级以上各类技术职称的有531人,担任或曾担任过副科级以上工作职务的有165人,其中副县处级以上职务的15人,省部级2人。如今我魏氏家族不但人丁兴旺,而且各级各类精英人才济济,星光熠熠:他们分布在全县乃至全国各个不同岗位上。而且,数百年来,魏氏家族延续着中华民族许多优良的道德传统。如自强不息.勤劳节俭、爱国如家、尊老爱幼、和睦亲善、见利思义等,已或为广大族人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层出不穷。

续修族谱工程量浩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我《魏氏族谱》续修消息一经传出,广大族人积极回应、踊跃参与,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积极的行动,化解了我们工作中的许多困难,增强了做好续修工作的信心。在此,向所有为本次族谱续修作出贡献的族人致以谢意。由于直接参与编修的族人大多数为退休退职人员,他们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工作中难免粗疏,恐难尽如人意,请族人谅解,如发现舛错之处,望及时反馈给各分卷采编人员,以便采取补救措施。

睢宁《魏氏族谱》编修委员会

阅读:918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华魏网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2号附110号 联系方式:138-3813-7279 

站长: 魏秀岩wxy(字崟嵩)

中华魏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魏氏文化为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豫ICP备1102483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