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名人
+

乡贤典范魏掞之家族世系

2021-04-13    作者:华夏魏氏编辑部    来源:中华魏网

乡贤典范掞之家族世系

家庭的教养,祖风的熏陶,先人的垂范,前辈的遗训,对于一个人素质、品格的孕育,才智、学识的奠基,道德、情操的陶冶等等,无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和评价魏掞之这位宋朝乡贤典范及其世代清廉的家风,笔者对其家族世系进行了多方考证。现将有关资料梳理汇总。

魏氏家族,渊自黄帝,源自文王,可谓源远流长。魏氏子孙英才辈出,文稻武略风采纷呈,名臣贤相累世相继。或运深策展奇谋,辅佐君主治国安邦,造福于民;或金戈铁马抵御外侮,守疆拓土,战功赫赫;或以道德文章显,或以撰修国史名。

魏氏先祖,开创了周王朝的巍巍基业,还建立过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魏掞之的前辈博通经史,才兼文武,名臣贤士盈庭。“千秋金鉴”魏,则是清官廉吏的典范。魏后裔,良臣贤相众多。仅在唐代,就有六位魏氏宰相:魏、魏玄同、魏元忠、魏知古、魏扶、魏謩。其中属于魏本家族的就有三人:魏、魏玄同、魏謩。此外,魏还有两个外男——薛和韦琼,也在唐朝担任过宰相。鉅鏕魏氏宗谱还载有在宋朝初年担任幸相的魏仁浦、魏咸信父子,是魏的八世、九世孙。宰相而外,魏家子孙世代为官者众,允文允武,各有佳绩。名垂青史,百姓传颂,或有立庙纪念。

魏氏的始祖:周朝开国元勋毕公高

魏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姬高,因受封于毕,进爵为公其后代便以封地为氏,即为“毕”氏,后为“毕”姓。

毕公高和周公旦(姬旦),同是辅弼武王姬发创建周王朝的股肱重臣。武王十一年,即公元前1046125日(此日也是中国最古老的、经现代科学验证的有历史记载的时间)会诸侯于孟津,兴师伐纣。在周公、毕公的协助下,牧野一战大获全胜。灭纣之后,周公手持大钺,毕公手持小钺,护卫着武王走进社庙,举行“受天明命”大典。回京之后创建了周王朝。武王进位为天子,立新都于镐(今陕西西安洋河中游的东岸),分封诸侯。拜周公旦为太师,拜毕公高为太傅(太傅即是后来的宰相,据考,毕公高是我国官典史上的第一位宰相)。武王去世后,因成王年幼,周公旦亲摄王位,代行国政。擢升毕公高为太师,协理朝政。七年后,周公引退,成王主政。以毕公、召公辅佐。成王时代,定制度,兴礼乐,民和睦,颂声遍天下。成王临终,毕公受命与召公同辅康王。康王以毕公奉命所作《毕命》为治国方略,实现了天下大治。《史记》中说:“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成康之际,实现了国泰民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大发展,达到了周王朝繁荣富强的顶峰。毕公高作为开国元勋,为周王朝这个新兴的华夏政权的创建和巩固,做出了杰出贡献。

魏氏的姓源始祖:晋大夫毕万

毕公高的裔孙毕万,是魏氏的姓源始祖。《史记·魏世家》载:

魏氏,黄帝姬姓之嫡裔,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姬姓。商末随兄周武王姬发兴师伐纣,战功显赫,治国有方,被尊为周初“四圣”之一。被武王封于毕(今陕西西安、咸阳之间),因爵位为公,史称毕公高。

毕国历400年,后被西戎所占,后裔毕万投奔晋国,仕晋为大夫。公元前661年助晋献公灭霍、耿、魏三国,献公念其功,赐魏地予毕万为邑(今山西芮城县),其后裔以封邑为氏,称为魏氏。

公元前445年,毕万裔孙魏斯建立魏国,锐意改革,以小邦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魏国历200余年,共九位国君,至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魏国被灭后,魏国的王族和国民就以国名为姓氏。史称魏氏正宗,毕万被后裔尊称为魏氏始祖。

佐晋文公成就霸业的魏武子

毕万之子魏犫,字武子。他是最早出人头地的魏氏先人。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他跟随晋公子重耳出亡,周游列国19年。在楚国云梦泽赤手空拳活捉貘兽,神勇举世无双,被誉为“矫矫人中虎”。重耳返国,立为晋文公。魏武子于晋文公元年(公元前636年)袭魏氏之封地,列位大夫。佐晋文公成就霸业。

优礼贤士的魏文侯

魏文侯,名斯,又名都。魏绎的7世孙。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周王正式承认为诸侯。魏文侯是战国初期魏国的建立者和历史上杰出的国君。

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推崇他说:“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当时说“好学”,是指对儒家学说的尊崇,以及对儒家道德的恪守。魏文侯十分注意自身道德的修养,向当时名儒、孔子的学生子夏习礼乐和经艺等。田子方、段干木等也都出于子夏门下,与魏文候同为孔子的再传弟子。但文侯却诚心礼敬这些贤士,虚心向他们求教。魏文侯如此礼敬贤者,深受国人赞颂。

完成了文侯未竟事业的魏武侯

魏武侯名击,魏文侯之子。魏武侯执政的周安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36年),韩、赵魏三分晋地,灭其后。遂形成了齐、楚、秦、燕、韩、赵、魏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武侯完成了文侯的未竟事业。魏武侯为太子时,受父王魏文侯和田子方等儒家名流的教导和影响,遂成为一个既明理识道又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国君。他任用田文为相,吴起为将,国富兵强。魏国在武侯时期达到鼎盛。可惜误信公孙座而无端怀疑吴起,自毁长城。

信陵君魏无忌

信陵君魏无忌(?~公元前243年),魏昭王之少子,魏安厘王之同父异母弟。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其姐为赵国公子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极富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信陵君与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声誉却远在其他三公子之上。

《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歉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唐朝名相魏徵

魏徵出自名门望族、累世书香的魏氏家族,达官名仕代代相继,历代史书多有记载。

魏徵以“人镜”“千秋金鉴”著称于世,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诤臣,清官廉吏的典范享有“古来一诤臣”“三代遗直”“天下第一相”的美誉。是一位身正而心劲,辅佐唐太宗以仁德治天下,开创了“贞观之治”盛世的业绩辉煌的伟大政治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广有建树的思想家、深博通达的经学家、功绩卓著的史学家、开拓一代新风的文学家、造谐宏深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经世致用的杂学家。有关魏徵在这些领域的开拓创新与建树奉献,史籍中多有记载,今人也在不同领域予以相当的重视。然而,可能是他政治方面的卓越成就掩盖了其他方面成就的缘故,人们往往注目他政治家的丰功伟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成就。

入闽始祖魏纪

据建瓯房道高阳派系宗谱鉅鏕魏氏宗谱《潭阳魏氏家乘序略》记载:“徵公次子叔琬(珏),子程公仕唐为侍郎,始入光州。程公生三刘,三刘生恕,恕生无党,无党生纪,纪离光州入闽”。据《魏府兴燕家藏》记载: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朝廷派遣军队入闽平乱,派遣军中有魏氏族人魏五(五郎)、魏使一、魏纪、魏逄等120人,从河南固始一路过湖州、衢州、克闽中(建瓯),驻建安安泰里党城牢墙头。魏纪系大唐名相魏徵6世孙,闽北一带的始祖。

金吾大将军魏东

据建鉅鏕魏氏宗谱记载:魏纪受朝廷派遣入闽平乱后居住建纪生间,间生2子,长启、次广。启为太原府尹;广仕闽王为太子太傅。广生宣,宣生度仕闽王王延政,官拜御史兼太师。度生哉焉,哉焉生清贤。清贤(字仁杰),即高阳鼻祖,嫡配黄氏、侧室包氏春兰。包氏【因南唐伐大殷(王延政在建州称帝所建国号)牵连】怀身孕逃难高阳大凤山张坊(现张墩)张老家,生一子东(字伟大,号大丈),宋太祖伐河东刘薛王封魏东为金吾大将军,乃高阳派系的开基始祖。宋朝廷赐包氏太郡贤德夫人。金吾大将军魏东系大唐名相魏徵13世孙

建阳始祖魏二

鉅鏕魏氏宗谱:魏东生都历任司徒,都生一丈、二丈、三丈、四丈、五丈,五丈生七监、八监、九监、十监。宋金吾大将军魏东四世孙魏八监之子二郎迁居建平招贤里,今南平市建阳区徐市镇,为建阳鼻祖。八监娶江氏生二郎、五郎,二郎生邈,邈生嘿,嘿生授恩,授恩生元兴,元兴生受,受生掞之鉅鏕魏氏宗谱记载:魏掞之系大唐名相魏徵23世孙

乡贤典范掞之

魏掞之(1116-1173年),原名挺之,字子实,后改名掞之,改字元履,号艮斋,人称艮斋先生。建阳徐市人。系大唐名相魏徵23世孙,理学名儒

魏掞之与朱熹(后文称朱子)是同学,向五夫的胡宪学习,同时也问学于刘子翚、刘勉之。除朱子外,和“东南三贤”的张栻、吕祖谦都有交往。魏掞之两次参加试礼部都没有及第,以布衣的身份到各地拜访大儒,结交贤达名士,学问越来越深。乾道初年,魏掞之因为德行和才华被荐举,以布衣的身份受到孝宗皇帝的召见。魏掞之对孝宗谈论国家大事,劝孝宗“修徳业、正人心、养士气”,孝宗赞赏感叹,赐魏掞之同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任太学录。

乾道四年(1168年),魏掞之到太学任职,亲近学生,亲授课程,请求拔付40万缗公款改善太学的办学条件。多次上书,认为“太学之教,宜以德行经术为先,其次则通习世务”,并希望朝廷确立河南二程的学说为正统的学术思想,但魏掞之的上书没有答复。魏掞之感叹:“君如此,而吾学不足以感憾圣意。”于是回乡,在玉田峰下筑“艮斋”,隐居读书。《建阳县志》记载:“玉田峰在县西南兴贤上里。尖如削玉,高出云表。又名‘美女山’。山之阳,宋魏掞之旧居在焉。”

徐市年成不好,魏掞之参照古代的仓法,请求建宁府拨付米粮,在长滩(今长春桥附近)建社仓,救济百姓。朱子曾专撰《建宁府建阳县长滩社仓记》,文中记载:“建阳之南里曰招贤者三,地接顺昌瓯宁之境,……元履又为请得筑仓长滩”。魏掞之建造社仓的方法被朱子改进后,朱子在五夫也建了社仓。魏掞之和朱子的社仓法后来在南宋被大力推广。

乾道九年(1173),魏掞之病逝,终年58岁。朱子撰祭文,写墓志张栻写墓表;吕祖谦也致祭。他的代表作有《戊午谠议》。

世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之说,许多显赫家族也跳不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

鲁迅先生分析这一现象,也不无遗憾地说过这样的话:历史又偏偏不争气,汉高祖的父亲并非皇帝,李白的儿子也不是诗人。不只如此,还有很多名人的后代都不怎么出息,甚至成了“人渣”,龚自珍的儿子龚橙是引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之一。与世俗社会对比,魏家族教子有方,无论如何称道都不为过分!

究其原因,除了诸如“行正戒邪,心底无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等精神的灌注,一代又一代父兄们榜样力量的感召,归根到底,还要赖晚辈们的自励自强。

阅读:608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华魏网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2号附110号 联系方式:138-3813-7279 

站长: 魏秀岩wxy(字崟嵩)

中华魏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魏氏文化为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豫ICP备1102483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