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文化
+

魏徵「双十上疏」的现实意义

2021-04-14    作者:绾啕魏徵研究会会长 刘青月    来源:中华魏网

初唐名相魏徵出身於平民、小族,目睹、参与了随亡唐兴暴风骤雨式的群众斗争。在太宗李世民的「贞观」朝廷中,他仿为股肱重臣,弹精竭虑、孜孜奉国、犯颜直谏,为「贞观盛世」做出了特殊贡献。在魏微的所有奉疏、谏语中,有两篇被历代史家称为「万代王者法」。这就是贞观十—年(六三七)上疏的《谏太宗十思疏》与贞观十三年(六三九)的《十渐不克终疏》。
    「双十上疏』是魏徵以隋亡为鉴从大唐千秋基业出发,给太宗李世民敲响的警钟。这两篇奏疏集中代表了魏徵治国安邦的政治见解,它个仅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精华,对於我们今天的治国思想、安民方略、路线方针、为官做人特别是慎始敬终的哲人睿思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镜鉴价值相现实意义。
    那么魏徵为什么要写「双十上疏」呢?
    第一,李世民晚年的蜕变是魏徵「双十上疏」的直接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以虚怀谏著称於世,但「从谏如疏」并不能概括他一生纳谏情况的全貌。可以说,李世民在纳谏问题上由始不终的态度有二个演变阶段:「虚己纳下』的早期,「渐不克终」的中期,「不好直言」的晚期。
    贞观初年,李世民推行「安静」的治国方针,他励论精图治,兢兢业业,可是到了贞观六年,随著「大治」的实现和功业的隆盛,李世尺开始有所变化。到了贞观十一年,由於李世民的变化,一些大臣陆续上书切谏,给李世民敲警钟。魏徵四次上《论时政疏》,批评李世民「虽有善始之勤,未睹克终之美」  。希望李世民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少兴「下急之务」,做到善始善终。纳谏态度的变化,反映了李世民因功而骄的蜕变。因为李世尺逐渐追求享受和好大喜功,贞观十三年五月魏徵特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指出「顷年己来,稍乖囊志,渐不克终」。这种「渐不克终」,集中表现在李世民从清静简约到骄奢纵欲的变化上。贞观後期,尽管李世民为白己的「丰功伟绩」所陶醉,被小人的歌功颂德所包围,渐渐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了。但由於言谏机构和谏官的存在此制约,还是保证了贞观之治的善始善终
    第二,  「双十上疏」是魏徵治国安邦理念的集中体现。
    魏徵一生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发生重大转折的历史时期,他亲眼看见隋王朝的兴盛与覆亡,目睹了唐帝国的初创和繁荣。他以政治家的眼光,敏锐地洞察著这一切。针对李世民渐渐表现忘危、  忘记隋亡教训、「忘本」  忘记以民为本的苗头,对这种变化,头脑清醒的魏徵深感其危险,「频上四疏,以陈得失』。
    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总结了历史上君主「善始者实繁,克终著盖寡」的经验教训,规劝李世民按照人君「积其德义」,历行「十思」。两年後魏徵又上《谏太宗十渐不克终疏》,从十个方面详细论述李世民的统治日益走向腐朽,失支往日励精图治的作风,劝谏他「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个可满」。可以说魏徵的「双十上疏」集中体现了他「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忧患意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治国理念,「选贤任能,近贤远佞」的用人路线,「兼听则明,偏们则暗」的至理名言。
    第三,  「双十上疏」是魏徵做「艮臣」和进谏「艺术」成熟的表现。
    魏徵不愿做「忠臣」愿做「良臣」,他从巩固唐帝王的全局出发,直陈时弊写下了「双十上疏」,规劝李世尺:政治上要「慎始敬终」  ,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上要知人善任,举能任贤;生活上要崇尚节俭,爱惜民力;道德修养上要做妤表率。这些都是魏徵完全为苦维护李唐王朝的政治统治提出来的,他们君臣有著共同的政治观点和事业追求,魏徵也只能用自己的主张和建议去感召李世民,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除了他的「忠心」以外,最关键的是魏徵「上疏」切中要害,「双十上疏」也表现了魏徽「能上、善上、敢上」的进谏艺术,可以说魏徵进谏「有勇气、有方法、有实力」,表现了他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法的进谏方法和旁徵博引、循循善诱的进谏特点。从另一方面看,「双十上疏」不但有著深刻的思想价值、丰富的哲理内涵、 精泌的写作技巧,与历史上的宏文巨篇如《史记》一样 永载史册,是一篇精美的政论散文。两文逻辑严密,层次清晰,说理透彻,语言简练而牛动,特别是正反论述 、前後对比、引经论典,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事实上,魏徵基本实现了「双十上疏」的初衷,对 李世民骄傲自满情绪的滋长有所遏制,起到了积极作用。史载太宗览奏,曾下手诏:「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下,披览忘倦,每达宵分」。「当置之几案,事等韦、弦」。义说「白得公疏,反复研寻,深觉词强理 直,遂列为屏障,朝夕瞻仰」。对此,「双十上疏」受到朝野上下重视,同时李世民对魏徽表示「闻过能改,庶几克终善事」  ,「若违此言,更何颜与公栅见」?并 赐魏徵黄金十斤,厩马二匹。这足以说明魏徵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响力。也正是这种主纳忠谏,臣进直言,「 上下同心,君臣交泰」的和谐政治、开明政治才造就了贞观盛世  。
    一千多年过去了,尽管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对魏公「双十上疏」称赞有力,对「贞观之治」推崇备至。但是,在治理国家中极少有人能够做到「善始善终」,也没有一个封建王朝能够「千秋万代」地维持下去。其根本原因就任於,以往的政权在本质上是剥削阶级政权。
  对他们来说,能够谈得上「始终」的只是追求私利,而决不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治者不可避免地日益腐败,必然导致一顶顶王冠落地。在「有始无终」的表象中,贯穿著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由此,人们更加感到「善始善终」的困难和可贵,感到一代良臣魏徵治国思想的光辉。
    历史是一面镜子,既可反观过去,更能映照未来。虽然当代社会没有封建皇帝,但从大到治理—个国家,小到管理一个单位,乃单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成功,道理上是相通的,贵在「始终」。所以,认真研读魏徵的双十上疏,对今天乃至後世仍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是魏徵「双十上疏」的核心思想,也是魏徽为唐太宗李世民总结出的一条治国经验,更是中国传统官德重视和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为官者在安定的环境下,应当增强优患意识,充分注意和考虑到可能会存在和出现的危险,提前做好准备,防患於未然,才能长治久安。
    魏微反复陈述「居安思危」,其目的在於认真汲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唐代的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记载著魏徵另外的一段话:「自古失国者,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下能长久』。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创业难,守业更难」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把进京执政比做「赶考」  ,向全党鲜明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六十年代初,中共中央还把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印发全党作为学习材料。全党上下以史为鉴,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现在,我们正在致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吏需要借鉴历史的经验。面对很下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增强优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今年初,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指出:「各级党委都要增强优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切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抓紧、抓实、抓住成效」  。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
    ——「戒奢以俭」
    「戒奢以俭」以魏徵「双十亡疏」的鲜明主张。魏徵奏疏、谏言和著述的核心是反对帝王追求个人牛活上的享受,他认为这是腐败的开始。魏徵不但多次劝告李世民戒奢倡俭,而他自己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朝为官二十多年官王宰相,所住房屋连个接待宾客的正厅也没有。可见他不只是说给皇上听的,而且自己身体力行,奉先垂范。
    古语说:「物必自腐而後虫生之」  。魏徵「双十上疏」贯穿著一个基本观点,即强调内因的决定作用。所以魏徵「双十上疏」针对李世民「纵情傲物』  「骄奢自溢』而投下的两剂苦口良药。他反复劝告李世民「优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俭约之志、终始下渝」,防止「骄逸」  、「纵情」、  「自满」等情绪的滋生,否则会造成「载舟覆舟」的严重後果。「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时至今日仍然振聋发赣。当前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忘记和背离了党的宗旨,不能严以律己,廉洁自律,争功利、讲享受、收奇珍、旁人款,铺张浪费、劳民伤财、骄奢淫逸。形式主义、官僚七义盛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抬头,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利、以权谋私,为所欲为,违法乱纪,个但自己身败名落,还败坏了党的形象和让会风气,损吉人民利益,挫伤群众的积极性。领导干部中是勤俭节约之风盛行,还是奢侈浪费之风泛滥,会对整个社会风气产生重要影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足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虽然社会进步了,物质条件改善了,但是还有不少群众仍处於贫困状态,国家建设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 即使我国将来进一步发展了,综合国力更强大了,艰仟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仍然不能丢。还要看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也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够起到防微杜渐、防骄破满、砥砺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
    ——「慎始敬终」
    「慎始敬终」是贯穿魏徵「双卜上疏」的基本观点,也是魏徵谏占的精辟概述,更是魏徵思想所蕴涵的亘占下变的竹理。  「有始有终」是成就任何事业必个可少的条件。然而,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难而又难。唐太宗李世民在执政之初,汲取随炀帝贪暴而亡的教训,比较认真的实行了「偃武修文」、「戒奢以俭」等政策,为「贞观之治」打下了良好基础,当称「有始』。著政权巩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就连李世民那样的开明君主也逐渐滋生了役民纵欲、骄奢享乐的思想「虽优人之言不绝于口,而乐身之事实切於心」。魏徽的「双十上疏』就是针对这种变化写出来的。李世民察纳雅言,闻时即改,终於创造了了不起的「贞观之治」,可谓「有终』    。
    慎始敬终方成事。老子说:「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若始,则无败事」  。成功学也证实了这一至理名言。世界上大多数成功者,其智力与我们并设有多大区别,他们成功秘诀就是具行超越凡人的非智力冈素:强烈的事业心、吃苦耐劳的干劲,尤其是善始善终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如果一个人的工作长期处於有始无终的状态当中,那他一开始的积极进取的心态—定会受到破坏,当然也就更下会成功了。从做事开始,再从做事结束,时刻反省自我,牢牢锁定目标,就可以做到善始善终。
    工作是如此,其他方面也是这样。对一个人而言,青年时属於创业阶段,一段人都能夹著尾巴做人,进入中老年以後有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就容易毫照顾忌地放纵自己,即使那些壮志成空的失败者也觉得再用不著谨慎了,破罐子破摔。看来,好的开头不容易,好的结局就更难。所以英国有一句谚句:「谁笑到最後谁笑得最好」。一个人、—件事是如此,引伸为—个单位的发展、一个国家的治理也是这样。应当说,建国以来五十多年的执政实践证明,我们当已经有了良好的执政之「始』,取得了骄人的执政业绩。正是基於对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特别是共产党执政正反经验的科学总结。著眼於实现党的伟大历史使命,我们党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郑重提出:要始终代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长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且强调,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於不败之地:水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阅读:497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华魏网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2号附110号 联系方式:138-3813-7279 

站长: 魏秀岩wxy(字崟嵩)

中华魏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魏氏文化为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豫ICP备1102483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