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郡任城郡 2021-04-27 作者:河南魏氏编辑部 来源:中华魏网 任城郡 东汉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分东平国置任城国,国都任城县(在今山东微山县驻地夏镇西北61公里,南阳湖东岸,泗水入湖处南,鲁桥镇仲浅村。)三国魏置任城郡。西晋复任城国。刘宋任城郡省。北朝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年)分高平郡一部,置任城郡,治所由仲浅村移于今济宁市任城区,并为任城县治,隶兖州。高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移任城郡治鲁县(山东曲阜市区)。隋开皇三年(583)废。 任城县 汉置任城县,故址在今微山县驻地夏镇西北61公里,南阳湖东岸,泗水入湖处南,鲁桥镇仲浅村。属东平国。。后汉元和元年(公元84年)为任城国都。 三国魏至晋,时为任城国都,时为任城郡治。刘宋任城郡、县具省。 后魏神龟元年(公元518年)分高平郡置任城郡,并复置任城县为郡治,(在今济宁市市中区任城路两侧)。高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移任城郡治鲁县,高平郡移治任城,县属之。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高平郡废,任城县改属鲁郡。五代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改属济州。唐宋因之。 金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为济州州治。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任城为府治,寻徙治巨野。 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于任城置济州,省县入州。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济州废,移济宁路治任城。明初改济宁路为济宁府,任城为府治。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降府为济宁州,废任城县,其地直隶济宁州。 到了唐代,任城已经有了一定规模,成为东鲁地区的一个重镇,诗仙李太白就曾在任城居住达二十余年,现市区仍然留存有与他有关的古迹--太白楼和浣笔泉。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设济州于巨野,任城县隶属济州。金完颜亮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巨野发生大洪水,遂把济州州治迁至任城。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升济州为府,因“济水南汇泗,北汇汶,州居其中”,地势高而水患不至,取吉祥安宁之义,更府名为“济宁”。任城县也由此改称济宁县。 自元朝开始,运河改道东移流经济宁,使济宁成为南北转输的要地。到明永乐年间,济宁已是“水陆交会,南北要冲之区;襟带汶泗,控引江准、灌运咽喉”。这以后,总管运河河道的总督府一直设在济宁,至清乾隆年间,济宁已是“齐鲁之大邦,水陆之要冲”。明清两朝,济宁的商户已发展到上千家,成为京杭运河沿岸的七大商埠之一,享有“江北小苏州”之誉,与淮阴、临清并列为运河三大名镇。 中华民国时期(1913年),废州府制设济宁县,隶岱南道,次年改属济宁道。 1928年撤销道的建制,济宁县直属山东省。 1933年隶属山东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日伪统治时期属兖济道。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我党地方组织在这里建立过济宁县、济北县,在周边建立过兖济县、蜀山特别行政区等县级建制。 1949年,此地城南称济宁县,城北称济北县,后济宁县并入嘉祥县。 1951年2月,济北县改称济宁县,后经区划多次调整。 1958年,基本恢复了济宁县的原有区划,11月并入济宁市。 1965年5月,恢复济宁县。 1983年9月,组建地专级济宁市时,济宁县改设为济宁市郊区。 1993年12月更名为济宁市任城区。 任城济宁宁县济州城县阅读:448 评论:0 上一条 魏征故里晋州 下一条 魏京撰南昌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