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谱是想社会主义时代编修的家谱的简称。编修一部新家谱,有的是在旧家谱的基础上续修,有的是在已经烧毁无存或从未编修过的情况下进行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编修一部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型家谱.由干时间跨度长,内容广泛,类目繁多,涉及众多族人,是一项很大的文化建设工程,需要族人统一认识,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积极创造条件,做好编纂前期准备工作,才能充满信心,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展开编修工作,编修出一部具有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富有时代特点和家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家谱。
一、建立机构
编修家谱是一项艰巨复杂的文字工作,同时涉及许多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编修任务重、要求高,需要有坚强的组织领导作保证。因此,编修家谱,首先要成立家谱编辑委员会作为一个有权威的领导班子,负责整个家谱的编纂领导工作。编纂委员会成员一般应由族人中具有影响力,政治理论功底厚,文化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热心修谱工作的离退休干部、教师组成。并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作顾问,对整个家谱的编纂工作给予指导。在编辑委员会下面设立办公室,作为日常工作机构,办公室内设编辑部,负责家谱编写和资料搜集工作。设主编一人,副主编若干人。编辑部下设若于编辑小组,副主编兼任组长,选择若干编辑。主编把谱书分成若干部分,落实到小组完成编写和修改任务。修谱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科学性和技术性,需要组建一支稳定的专业修谱队伍。这支队伍的关键是人员的素质。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家谱的质量。他们应当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二要具有大专以上的文化水平,并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三要热爱修谱工作。只有热爱,才能产生动力,自觉地钻研家谱知识,不畏艰苦,认真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圆满完成修谱任务。
一部家谱,内容多,篇幅长,时间跨度久远,一般由几个或十几个编辑共同编写而成,但必须选好一个主编。主编既是家谱的设计者,又是具体编著者,主编要对家谱编纂工作全面负责,“从发几起例,设计篇目,到组织编写谱稿,谱稿的总纂合成以至资料的审核,内容增加调整,图表照片编排运用;行文表述的规范统一,最后的修改定稿,都要统管处理”①。主编在编纂中占有重要地位,责任重大,家谱质量的优劣,价值的高低,与主编素质直接有关。因此要编出一部精品家谱,要选好主编,主编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德才兼备,业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善于团结同志,密切合作,同时主编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因为编纂一部家谱,历时长,有的要一二年,甚至三四年才能完成。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旺盛的精力和坚韧的耐力,确保完成修谱任务。主编一经确定,不要轻易换人,也不要搞“挂名主编”。有的家谱规模较大,篇幅长,除主编外,可以再配几个副主编,协助主编工作。
二、拟定篇目
家谱是按照家族的内容分类依次编排而成的史类图书。篇目反映家谱的基本内容,是编纂家谱搜集资料和编写家谱的提纲,是家谱的框架和总体设计,是成书后的目录,一部好的家谱篇目应反映一个家族的全貌和时代的特点。篇目在修谱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决定着家谱搜集资料和编写范围,篇章结构,谱书内容的排列组合。这是家谱编修前期关系家谱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有了一个全面、系统、主题突出的篇目,就能把杂乱的资料编成一部思想明确,有骨有肉,逻辑清楚,反映家族特点和时代特点的家谱。在编修家谱前期,要拟定篇目。主编要在查阅旧谱,了解家族的发展历史和初步掌握家谱现状的峡础上,根据家谱的特点,家谱体例的要求,拟定篇目,作为编写家谱搜集材料的提纲。在占有并认真分析研究家谱资料以后,对篇目进行修改,作为编写家谱的提纲,家谱写成后,再进行修饰,最终形成家谱目录。
三、搜集资料
家谱是家族历史资料的科学汇编。家族的历史和现状是通过资料来反映的,资料是家谱的基本特征。一部好的家谱,总是以资料翔实全面丰富,是非分明见长。没有大量的、全面的。翔实可靠的资料,就编不出一部符合质量要求的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家谱。重视资料搜集,是历代修谱的传统,不论是官家修谱还是私人修谱,都把搜集资料放在首位。编修新家谱,搜集资料要先行,在拟定家谱篇目以后,要根据篇目并以其作为搜集资料的提纲,抓紧搜集资料。这是修谱过程中工作量最大,时间最长的阶段,一般要求约占修谱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一部家谱所需要的资料,一般是成谱的10倍以上。资料搜集工作,将在第五章详细叙述。
四、分工撰写
撰写是修谱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谱书质量的基础。一部家谱的篇幅很长、文字数量很大,成书时间较长,除少数支谱可以由一人执笔撰写外,多数家谱,一人难以承担全部撰写工作,必须按篇章分为若干部分,在主编的统一组织指挥下,由修谱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或分给个人撰写。如果是合族谱,统谱,可按片区或家族支系组成若干编辑小组,设组长、副组长和若干成员,再进一步进行分工撰写,组长负责本片区或支系家谱资料搜集撰写。也可以按篇、章承包给专业或特邀修谱人员,分头进行撰写。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明确规定撰写内容、质量标准和完成时间,并为编撰人员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确保谱书按时间按质量完成编修。
五、搞好总纂
总纂是家谱撰写的最后阶段。总纂是把分头撰写的各部分完成之后,把它合成为分类横排、结构严谨缜密的完整书稿。总纂工作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主编负责制,主编具体承担总纂工作指挥、主持之责,修谱人员集体参与,通力合作完成总纂任务。主编要制定总纂方案,提交编委会讨论通过。根据已经通过的总纂方案,对全书进行删繁补要,核实资料,处理内容上的矛盾,调整章、节,润色文字,连贯全谱,以求全谱观点、体例、文风的统一,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出一人之手,完成合乎要求的谱书初稿。初稿完成后,还要继续不断地进行认真细致的修改、润色,最终完成全书的总纂任务。
六、筹措经费
资金是完成编纂家谱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编纂家谱规模,需要筹措相应的经费。从编修家谱开始,就要拟定筹措经费的计划,初步确定经费开支项目、范围,按照谱书的规模和出版发行数量及其所需经费金额,提出筹集资金的来源、途径和方法。通过组织宣传,告知族人(如何写告族人书,举例)附后,仅供参考),有计划地筹集必要的经费。修谱经费开支项目,至少有这样几项必须开支;(一)印刷表格经费;(二)办公费;(三)举办学习班培训费;(四)房租水电费;(五)审稿会议会费;(六)外出调查费;(七)谱书印刷装订费;(八)预想不到的其他经费。除以上八项外,有的家族需要为祖墓立碑、重修,为本地希望工程捐款等,也需要预算和安排经费。经费来源,古代修谱,一般由家族祠产收益中提取一定经费,其次是全部族人共同捐资。现代修谱的经费来源,一是有经济实力的族人赞助;二是全体族人捐资;三是谱书出版发行的收人。为了鼓励族人捐款,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捐款在一定数额比如 200元或300元的族人发谱书一部,并在谱书上刊登照片,但是,不论采取什么措施筹集资金,要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迫命令。所有筹集的经费要精打细算,反对铺张浪费,不得私分、挪用。谱书修成后,账目要公开,还应在谱书上实录经费的收人和支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