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柘荣柳城魏氏宗祠位于柘荣城关演洋,在龙溪环抱之中,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由二十八世开蕤公承祖志,于乾隆二十年率六子回迁柘里衙门埕新居,后繁衍孙35人,曾孙92人。因祭祀往西源不便。曾孙宗孝于咸丰十年集族人相议将衙门埕祖屋改建宗祠未成。延至同治三年在关帝庙、崇圣祠西侧兴建支祠。以砖木结构三进五榴,两侧廊庑、西附厨房仓楼、前埕空阔,有牌坊、旗表、门楼,内有戏台,现存文物石碑、旗帐、奖状、奖章、匾额、历代祖颜等。总建筑面积1190平方米,蔚为壮观。尊开蕤为始祖,分博、厚、高、明、悠、久六房,族人晋匾:抱朴含贞。
祠宇中堂匾额“进笏流芳”、“绰有祖风”,楹联“佐晋著奇谋赵孤媲美,匡唐兴伟绩房杜齐名”。由唐文宗慕微忠谏见其后漠颇有祖风,问家书有存者,谟对曰惟故笏在,令献上,帝颂曰,旧笏媲于甘棠也,以此后世永为敬仰。该匾联出自乾隆进士游光缵手迹。
正门楹联:“鹤山正学渊源远,虎观明经世泽长”。出自:汉时魏应以博士明经于白虎观,宋大学士魏了翁号鹤山,郡望佳语。
抗日时至1989年本祠长期被借用办学,历次拆改变化,再加1988年8月5日下午前厅及仓楼、厨房被毁于火,现仅存主体正殿,于2001年3月修复。
魏微五世孙魏漠后裔魏高公进隆原系河南汝宁府固始县人,仕唐朝户部侍郎,因储库失火被摘江南,公生七子,以兴为派,黄巢乱时兴六、兴七携眷来福建福州黄塘街暂住14年,于唐广明元年旋迁建宁建安县安太里(现建瓯东游)开基,兴六次子通公子化三公生四子聪、明、智、惠,聪公子瑞齐公于宋乾德三年再迁周宁礼门奠基,瑞齐公子宽公于宋淳化年间迁柘荣。至今千余年来,历代人才辈出为地方公益事业贡献不少,俱有方志记载。蕃息支派繁多,元末乱,清初遭兵匪洗劫,清初太顷山寇蹂躏,外迁邻县外省避难,及清末至解放时外出仕途、经商、兵役去台湾海外难以记述。现柘荣魏姓人口有六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