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源流
+

《福州姓氏志》 的魏姓入闽始祖

2021-05-31    作者:河南魏氏编辑部    来源:中华魏网

 2003年出版的《福州姓氏志》(以下简称姓氏志)认为,唐末迁入福清的魏看为魏氏入闽始祖,福清东瀚镇陈庄村文林魏氏总祠为魏氏入闽第一祠。

   一、魏看为入闽魏氏始祖

  姓氏志第499页载:“唐天祐元年(904年),黄巢起义,中原战乱,为避兵戈之灾,魏看率族人由润州上元县小郊村南下入闽,居玉融(今福清市)。魏看之子魏先、魏良、魏弼等移迁玉融清远里渔溪荒山花园内。后魏先又转迁玉融平南里六十都罂山。而魏良则转迁化北里下都楼厦(刘下)村,其后裔尊魏看为入闽魏氏始祖。”这一段和魏氏族谱记载的迁出地和迁入始居地、继居地等都不符。

   请看魏氏入闽的历史。

  魏氏入闽,主要三次:1、西晋“永嘉之乱”南迁入闽;2、唐高宗年间随陈政、陈元光入闽;3、唐末随王审知入闽。

  1、据民国《福建通志·职官志》载,魏随(籍贯未详)于东晋穆帝升平二年(358年)任晋安郡太守,是见诸记载的魏姓入闽第一人。
  魏坊村,位于永安市大湖镇的北部,是大湖镇的一个行政村,距永安市区约20公里,距大湖镇9公里。全村有1420多人,除了少数几户外,绝大部分姓魏,是历史上最早进入福建的魏姓人。

  魏坊村魏氏入闽,始于五胡乱华时期。东晋初,元帝渡江建都建康。时值战乱,元帝任命当时以孝行著名的魏氏第33世远祖魏宗生负责督运粮储,为福建转运使,迁居福州,魏宗生成为钜鹿魏氏的入闽始祖。到魏十五郎定居魏坊,经历了自东晋至元朝约1000年的辗转迁徙。钜鹿魏氏第42世远祖魏征,字玄成,是“毕万”的第46代传人。“相唐太宗,敢于犯颜直谏”,封郑公,谥文贞,陪葬昭陵。他的子孙也有不少入闽。

  2、据《台湾省通志》和《漳州府志》记载: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州)潮(州)间“蛮獠”(一说即山越人,汉末至隋唐时对分布在今苏、浙、皖、赣、闽、粤等省部分山间越人的通称)骚乱,唐高宗诏令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领府兵三千六百人,将士一百三十二名,前往七闽百粤之交界绥安县,相视山源,开屯建堡,“以靖寇患”。随陈政入闽的将士都是光州固始人(今河南固始),其中魏有人任军谋祭酒(参谋),魏仁浦任府兵队正(军队小头目),他们将魏氏活动区域推进到今福建(这也是史籍中魏氏入闽的最早记载)。陈政率部入闽后,由于北方将士不服水土,生病乃至病亡者较多,难以战胜“蛮獠”,便退保九龙山(今福建九龙江上游),奏请朝廷增兵。朝廷命陈政兄陈敷、陈敏率固始“五十八姓”军校五千余众(据福建云霄县统计,随陈政入闽将士眷属姓氏实际上共有八十四姓,其中就有魏氏)增援,陈政之母魏敬及子陈元光随行。队伍行至浙江、福建交界,陈敷、陈敏染病而死,足智多谋的老夫人魏敬,强忍悲痛,与孙儿陈元光一起率军南下与陈政会合。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陈政染病而死,陈元光以膺扬将军代父领兵,魏敬参与军机,制定方略,经过百余次战斗,终于平定了骚乱。魏敬又协助陈元光驻兵屯垦,教育当地人种桑,举办学校,发展农桑和文化教育事业。魏敬在福建寿终,终年八十岁,漳州人怀念她,为她建造庙宇,尊称为魏妈庙。

   3、魏进隆 原系河南汝宁府固始县人,魏徵五世孙魏谟之后,仕唐朝户部侍郎,谪江南,生七子,黄巢乱兴,六、七子来闽。(《柳城魏氏族谱》)。《福建通史》载:“唐郑公魏征后,唐末入闽”。魏征的十八世孙魏进富入闽,徙居永定苦竹堡,其弟魏进兴居南靖梅林乡,其后衍于闽西南。魏看就是这一批入闽。

魏随、魏宗万、魏有人、魏仁浦等很多人都比魏看早几百年入闽。这样的的例子太多了,稍举几例就可以看出,魏看只是福清魏氏始祖,根本不是魏氏入闽始祖。

  二、福清东瀚镇陈庄村文林魏氏总祠是魏氏入闽第一祠

  姓氏志在第499页载:“宋绍定二年(1229年),魏看的七世孙魏郁由玉融六十都罂山分迁文林兆宅,三世孙魏善,生5子:魏朗分迁文林,魏宾分迁高阶、西坊、白墓,魏宗分迁岭前,惟魏瑈、魏堂无传。”第503页载:“福清文林魏氏总祠  坐落在东瀚镇文林村。宋开禧元年(1205)年,由魏吉甫始建,原在岭前村,清嘉庆十三年(1807)年,扩建为魏氏入闽始迁祖第一祠,民国前火焚。”

   这两段话漏洞百出。

  宋绍定二年(1229年),魏郁分迁文林兆宅,其三世孙魏善之子即魏郁的四世孙魏宗,每世按30年计算,即1329年前后迁居岭前村。1329年为元朝天历2年。

  而姓氏志载:“宋开禧元年(1205年),由魏吉甫始建,原在岭前村。”这个始建祠时间比魏郁始迁文林兆宅时间早24年,比魏宗始迁岭前村的时间早124年左右。在始迁人未迁居之前100多年,魏氏祠堂就建好了?有这样的可能吗?

  根据常理,一个宗族在侨居地立族后,要蕃衍几代甚至十几代,历经数百年的时间,具备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之后,才可以建祠堂。一个百万富翁的始迁人,虽然有经济实力在当代建祠堂,但他不能保证自己的后人能繁衍下去。如果不能繁衍下去,那么他花尽心血所建的祠堂不是付之东流了?许多宗族都是经历几百年时间的繁衍,才建起祠堂。如:

  (1)三山前薛岐阳薛氏,于1273年始迁岐阳,经过了287年,于明嘉靖庚申年(1560年)始建祠堂。

 (2)沁前浔江游氏,于元末始迁浔阳,经过360年左右,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始建祠堂。

 (3)琴江坑边翁氏,于明洪武年间始迁坑边,经过230年左右,于明万历年间(约1601年)始建小宗祠。

 (4)前庄王氏,于明正统年间始迁前庄,经过400年左右,于清道光25年(1845年)始建祠堂。

 (5)城关玉塘吴氏,于元初始迁玉塘,经过360年,于明崇祯11年(1638年)始建祠堂。

  从以上各宗族建祠时间推测,魏氏在岭前村建祠,应该在魏宗始迁岭前村200年以后,不会早于公元1529年,即明嘉靖年间,甚至迟至清朝年间都有可能。

  在明清之际魏氏祠堂可能在福建已经遍地开花了,福清东瀚镇陈庄村文林魏氏总祠怎么会成为魏氏入闽第一祠呢?如果文林祠堂算入闽第一祠,三山镇鳌头、楼下、魏庄魏氏祠堂不是都可以算第一祠吗?

   三、姓氏志与魏氏族谱的矛盾

  姓氏志认为,魏看的迁出地是:润州上元县小郊村;据魏氏族谱载,魏看之远祖魏詠于晋元嘉元年(307年)八月十五日因石勒之乱徙迁润州上元县下郊村。而魏詠之九世孙魏敖为光州太守,卒,民立庙祀之。魏敖之子魏肇因父庙在光州,不忍去,还居光州固始县十八都西洋村梓桐巷。魏看为魏肇之六世孙,由河南光州固始县十八都梓桐巷帅戚属十余人及四子先、良、弼、辅从王审知避地入闽。

  姓氏志认为,魏看“居玉融(今福清市)。魏看之子魏先、魏良、魏弼等移迁玉融清远里渔溪荒山花园内。后魏先又转迁玉融平南里六十都罂山。而魏良则转迁化北里下都楼厦(刘下村)”。但魏氏族谱记载,魏看入闽,“帅戚属十余人及四子先、良、弼、辅”,“始居福清之清远里”,不是“荒山花园”,荒山上怎么会有花园?“继居六十都平南里罂山下立宅,即今山东也”。不是转迁“罂山”,山上全是石头,怎么住人?魏看葬“渔溪之海头荒山”。

  据鉅鹿魏氏族谱记载,唐太宗名相魏征是毕万的46世传人,有的记载是45世;而魏看族谱记载,魏征只是21世传人,世系如下:毕高—毕万—准—绛—舒—驹—斯—肇—莹—无忌—冉—元知—祖—贾—相—舒—锜—詠—收—澹—拱辰—(魏)征—叔玉(魏征五世孙也名“肇”,上两段的“肇”是五世孙的“肇”)。

  毕万是晋献公时期人,魏征是唐太宗时期人,前后距离1300年,怎么会只有21世呢?46世就差不多。另外,毕高、毕万两人距离400多年,毕万怎么可能是毕高的儿子呢?

  综上所述,唐末入融的魏看不是魏氏入闽始祖,只是福清魏氏始祖。福清文林魏氏总祠也不是魏氏入闽第一祠,连入融第一祠都谈不上。


阅读:2261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网站地图 - 园区祭奠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华魏网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2号附110号 联系方式:138-3813-7279 

站长: 魏秀岩wxy(字崟嵩)

中华魏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魏氏文化为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豫ICP备1102483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