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源流
+

魏徵长房后裔寻唐宋时期原家谱和唐太宗赠奉 魏徵家庙的360个铜佛

2016-01-29    作者:河南魏氏编辑部    来源:中华魏网

魏徵祖庙简介(由魏徵后人第4x世魏品高记载(见武安市西大河村魏氏家谱))

囬忆民国二十一年、即一九三二年、魏亷担任了武安县医院院长、因公到徘徊镇工作、离百官很近了、想到祖庙看看、邀了一位相(向)导同伴到了百官、进村就询问祖庙的现时经管人、我見了家庙社首的儿子说明我的来意、要求他作引导、看他有些不耐烦、说话很颜(厌)烦、把我们领进家庙前院、东屋是个临街的小饭店、倒上两大碗白开水、他说囬家取钥匙、另外请来了一位老年来作指点、我很喜欢、但是现在他的名字我不记啦、我俩随走随交谈、开了正殿门展望甚是威严、大拜殿有大香案石刻供品摆供献燃香朝拜、慎终当追远、盂酒作祭奠、見着大庭真宽展、正中供桌是石刻、七尺高的牌位供中间、上冩“天地君親师之位”方宋体金字很庄严、两边供着整间四栋大佛龛、正面两侧八乘十、两山墙是五乘二十小间的大佛龛、全有线丝绸罩外加锁子串、看来是为了保安全、这样家庙可以说是全地球上一奇观、这就常听人说的、三大间套着三百六十小间、向为早(四十)事传、祖位分四股、全在墙角和门两边、地面铺棕垫、各设有供桌和香案、全是陈旧不堪、向导说近几年人心大变、过去分辈来齐拜、后来乱拜、分股摊、现在过年在庙门外边先向祖庙恭手敬、随后大家乱搭讪、正月初间天有贤孙专来敬祖烧香火、平素常无人珍惜更无人照看、只有一个看庙人都是外姓孤老汉、社里供给食住烟火钱、住有房三间、他的责任是打扫庙院照看大拜殿、无论谁来开门必须通过他陪伴、其它都不管、我们在东院小铺用过中午饭、起响后又到老坟上看了看、正中有百美碑一幢、大片荒凉芜际野荆丛生、只有一条毛毛小道通里边、就在始祖百美碑前摆供行祭奠、坟上只有这幢碑其它记载难找見、老坟后靠蚂蚁岭、前照卧牛山、当地水源经常干、祖坟四十亩荒芜真难堪、在坟上同相导谈、大家摊钱植柏好发展、囬村找社首始终没見面、说话之间天色晚、囬到饭铺用晚饭、饭后来了几位本姓老年来座谈、提起家谱事、说新谱尚可全、老谱丢掉好多年、据说边外有个大楼村乾隆九年派人来百官、抄谱多天无人管、那人抄谱过厌烦带上老谱黎明早囬边关、听说他的祖先叫魏百谮、由此新旧继续难连贯、思想起来都是哀声长叹、谁能去把老谱追还、自有后来再看、到那时真使大家讃、

一九八二年冬月魏品高冩于邯郸新居

北遷碑記

择抄百官祖庙西二廊碑、字迹模糊、测意填成詩句、若有差别之处、乃为抄录之错、大意是说:

始祖魏长贤、是小官吏出身、原籍河北巨鹿下曲阳人、隋末死于故里、其子魏徵字玄成早年参加了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后投唐、辅佐唐太宗安定天下立了大功、官拜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下传三十二世、至明朝初年、家族应诏北遷1414年?)、来到武安百官村落户、永樂十九年1421年)祖庙筹建备料、二十一年1423年)竣工、洪熙元年1425年)刻碑留念、主持人魏佰(伯)美執筆、冩移民詩于菊月(农历九月)

詩云;

祖传距今千数年、更朝换代幾時遷、瓦岗烕隋唐兴起、五代归宋破山川、

金遼乱华元遭难、明初随遷移武安、永樂十九建祖庙、冩詩刻石叙本源、

水有源头山尋峰、魏氏故里在曲城、始祖长賢教有方、志向四海事竟成、

         太祖魏徵字玄成、官拜宰相郑國公、前后氏陈二百事、敢犯上颜谏奏真、

         著作类礼二十卷、太宗敬重甚尊、保存秘府铭心剋、对书似镜照言辦、

         辅佑唐业二十传、五代隔(割)據人心变、壮年抛筆從戎争、参加义军灭梁战、

         梁灭宋兴金元乱、魏氏隐居伏牛山、明初义军又兴起、随军北上往囬遷、

         祖辈上谱三十二、北上我辈三十三、途徑孟津住黑店、多(亏)老指明見、

         星夜送上渔船、当被黑店贼发現、蜂湧而至围渡口、搜船引起白刃战、

         正气凜人冲牛斗、怒眉奮战劍光寒、艄工櫓槳全助战、黄河滩边斗兇頑、

         邙山脚下除惡霸、地方百姓谢蒼天、銳劍刺殺厐黑虎、遗尸片野死伤惨、

         殺虎英雄魏佰讚、  名震黄河两岸、佛重賊人当财宝、捨命捍維铜佛全、

         邵公劝咱快上船、龙潭虎穴少畄連、结合家族把人點、三十三世伤三員、

         急速尋尸把人找、一死两伤搶救难、暂且抬起送上船、家族老小哭连天、

         止涙捧酒谢艄工、感谢邵公心良善、拔劍相助冒風險、救命恩德怎能欠、

         含涙别袂下撬板、沿途太平邵公愿、風餐露宿道上苦、洪洞城里辦移遷、

         分路来到武安境、百官村上把家安、开荒掘地六七年、首先修房顧吃穿、

         風調雨顺年成好、地廣人稀積餘钱、大家商量建祖庙、再為古佛從雕龛、

         䋲武殿里祖遗產、三百六十風銅佛、沿途保护较安全、佛象历史讲來源、

         尔等注意妥保管、唐代佛教廣阔展、天竺入贡到长安、一堂佛象三百六、

         太宗珍视当宝覌、怀念魏徵奉祖庙、每日早晚燃香煙、途中断香险遭劫、

         佛顯灵光賊遭殃、这些珍藏民间少、家族爱戴遷北方、風銅似金產西天、

         印缅進安敬佛堂、天竺聖僧铸佛象、国家朝廷刻印章、分两尺寸都有限、

         后人深思如何辦、千载罕見到今天、世代負責重如山、祖辈光荣后代愿、

         佰美务农文学浅、之乎者也矣哉焉、那如开门就見山、不拘格律冩詩篇、

         力求文体通简便、笑破肚皮谁可憐、不求他人敢握管、说明事实与来源、

         祖上业跡是当然。      洪熙元年竣工刻石留念    洪熙乙巳菊月吉日

盗冩家谱的記事

据说:乾隆九年孟春时候、口外来了一个抄谱人、自称是佰谮(讚)后人、家住大楼村、千里跋涉、特来抄谱、百官家庙社留住于家庙学房、每天到祖庙里抄谱不停、过了几天、此人不辞而去、再找老谱已经不見了、家庙社社首们互相瞒怨、再无人去大楼村寻找追囬、老谱是伏牛山带来的三十二世唐宋原谱、从此以后只好以百美先祖往下传代、老谱被口外大楼村盗去、这是不负责的无根之据“口外”是那个口外、是张家口、还是杀虎口、冷口、南口、喜峪口等、长城以外统称口外、但是大楼村可想不会有丛的希晚辈留意何时能够追囬为盼、(百美先祖名称的误解:伯美、佰美、百美,到底哪个是正确的?)

洪武2年开始移民、洪武21年(1388年)8月葵丑、洪武2211月、洪武2512月、

1、(武安移民时间:1388年、1392年、)

2、  1389年 洪武二十二年 十一月、迁山系沁州(治今山西沁县)居民116户于河南鄣德、卫辉(治今河南卫辉市)、归德和山东临请、东昌、

魏氏隐居伏牛山(是不是卢氏县汤河魏王坪村待考证)时间应为北宋灭亡前后、理由是宋朝时、魏征后人在宋朝做官的情况下不应该隐居   

1126年 宋钦宗靖康元年    正月、金军攻至黄河北岸、宋徽宗率亲信南下江淮暂避、开封居民开始南下避乱、一些南迁者留居不返、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北方人口南迁开始、(应为魏氏隐居河南伏牛山的时间)

靖康之乱”时期

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

由金人大规模南侵造成的“靖康之难”以及其后长达100余年的宋、金对峙、使中国又遭到一场巨大的社会动乱、由此产生的人口迁移、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堪与“永嘉丧乱”和“安史之乱”相伯仲、其性质和形式也相似、据记载、“建炎末、士大夫皆避地……衣冠奔踣于道者相继、”“西北士大夫遭靖康之难、多挈家寓武陵”、“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连南方一些偏僻山区、也接纳了不少移民、如广西容县“介桂广间、渡江以来、避地留家者众、”北方大批人口的南下、对南方的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南宋的许多文臣武将亦多来自北方、岳飞、韩世忠、张俊等皆是;平民中南下的著名人物也很多、如李清照、辛弃疾等、

元末明初

中国广大的中原地区在从“靖康之难”到元末的两个多世纪中屡遭浩劫、至明初已是“中原草莽、人民稀少、”与人口高度稠密的江南形成鲜明对照、这种极不平衡的人口分布格局、产生了对人口迁移的现实需求、再加上开疆卫边的需要、使明初出现了人口迁移的一个高潮、但其性质与前几次因动乱产生的大移民完全不同、

明朝建立后不久即着手组织人口迁移、如“徙江南民十四万于凤阳、”“迁山西泽、潞民于河北、”徙“沙漠遗民”屯田北平附近、徙江西农民于云南湖广、等等、故史籍称“太祖时徙民最多、”明初为了巩固边防、在长城一线设立了称为“九边”的9个镇、在国内其它战略要地、也设立了许多驻兵设防的卫、仅洪武朝三十一年设卫即达136处、为解决边防军的粮饷问题、明初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屯垦戍边、“于时、东自辽左、北抵宣大、西至甘肃、南尽滇蜀、极于交趾、中原则大河南北、在兴屯矣、”前往云南屯田的移民多达四五十万、规模浩大、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北迁之人是33世、伯美应为33世祖(始祖长贤应为一世祖、即便魏征也不会把自己立为一世祖、同样的道理、伯美也不会把北迁之人立为一世祖、当百官村魏氏后人把伯美称为始祖时、也说明北迁33世就是伯美那辈人辈分最高、

4、明末清初、由于战乱、鼠疫、旱灾、百官村魏氏人口大减、很多没有传下后人、(十四世灾难性断后或移民它乡)

整理:百官村魏徵后人第5x世魏永良 电话:15831593015  qq914949360 微信:wx1975580886

魏永良住址:河北省武安市石洞乡百官村

邮寄地址:河北省武安市上团城乡下团城村保丰矿业魏永良 邮编:056300

阅读:264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华魏网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2号附110号 联系方式:138-3813-7279 

站长: 魏秀岩wxy(字崟嵩)

中华魏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魏氏文化为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豫ICP备1102483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