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
+

魏家于何家有重恩,何俊13载找到魏氏家谱

2021-04-15    作者:河南魏氏编辑部    来源:中华魏网

1402年,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因为不肯为朱棣起草即位诏而惨遭杀害,他的家族及学生也被“灭门10族”。一位来自安徽合肥的青年自称是方孝孺的第23世孙,与北京的多位学者一起参加座谈会,在座谈会上确认:方孝孺确有后裔留存,并有一套28卷的《方何宗谱》作为证据。

22岁的何俊到北京后,每天倒4个小时的汽车去北图查资料,硬是用铅笔将主要资料都摘抄了下来,历时半个月。他说:“从小我就听家里人说我们这一族姓何的都是方孝孺的后裔,从小就熟知方孝孺痛骂朱棣的故事。但因为父母都是不识字的农民,所以一直没有找到证据。后来网上传闻说,北京的柳哲先生发现了一套28卷的《方何宗谱》藏于北京图书馆,于是我特意来北京查找资料。令人兴奋的是,这部宗谱中所记的部分内容和我们老家长期口口相传的内容完全一致。根据族谱,我应该是方孝孺的第23世孙。”

明朝著名学者方孝孺的《深虑论》近年已入选高中语文课本。根据相关史料,他因忠于明朝建文帝而获罪于篡位的明朝燕王朱棣,当时有人建议朱棣别杀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于是命孝孺起草即位诏书,孝孺披麻带孝而来并痛骂朱棣,并执笔疾书“燕贼篡位”,而后哭骂说:“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发怒说:“汝不顾九族乎?”孝儒奋然作答:“便十族奈我何!”朱棣于是捕获了他的族人及学生,当着他的面逐一杀戮了873人,最后又杀害了方孝孺本人。此后,方孝孺是否留下了直系亲属一直是历史谜案。根据何俊掌握的资料,当时被诛杀的包括方孝孺的长子和次子,其幼子方圣(字德宗)被当时奉旨抄家的浙江宁海典史魏泽所救,将其交给了方孝孺的门生俞允。此后,方圣的长子方通迁往安徽庐江并改姓何,在传至18代时迁往合肥,何俊是方孝孺第23代孙。

发现《方何宗谱》的柳哲是一位家谱研究爱好者,据他介绍,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很多家族自称是方孝孺后裔,但没有几个家族能提供详细的家谱来证实自己的主张。只有前往安徽庐江的何姓宗族保存下了完整详细的《方何宗谱》,这份家谱不但内容详尽,谱系不断,字派较为完整,而且历次修家谱都有名人为之作序。家谱记述的字派与何俊的实际字派几乎完全相符,因此庐江何姓很可能就是忠烈之后。“我觉得这个发现至少可以作为一家之言,希望有明史的研究专家对此作出判断。”何俊说,为纪念先祖,他有意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方伯濂。但何姓族人表示,希望何俊继续姓何,牢记恩人魏泽,牢记祖先。

据2018年6月20日报道,经过何俊十三年的不懈努力,救下方孝孺三子方圣的魏泽家谱已被找到。家谱中对魏泽大义之举有详细记述。

自2005年起,何俊一直在寻找魏泽家谱。现已查明魏泽家谱的保管地点。何俊找到的魏泽家谱,是净行寺《魏氏总谱》,郡望巨鹿郡,堂号敬爱堂。现存最早的魏泽家谱,是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编印的五修净行寺《魏氏总谱》,珍藏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古柏街道中保村的魏氏宗祠。

在净行寺《魏氏总谱》卷二中有一篇《彦恩公传》,记载了魏泽救下方孝孺幼子的经过。《彦恩公传》全文如下: 魏泽,字彦恩,少有学行。洪武中,官刑部尚书。建文时,谪为宁海尉。时,文皇逮方孝孺,诛及族党。孝孺幼子德宗甫九岁,泽极力覆护。台州秀才余学夔寓于京,心知之,遂潜归,变形徉狂乞食于市。一日,迓泽于城隅,作狂歌,有愿效程婴语。泽会其意,叱曰:扶颠子出城去。两日后复遇,在市歌如前。泽乃密致孝孺文稿及德宗于学夔,嘱使急去。以故,孝孺尚有后,谢文肃所称“孙枝一叶”者是矣。后,直指黄纪贤代巡至溧,建石碑于北门桥表泽大义。

论曰:魏司寇之救方氏遗孤,展转委曲,事固隐矣,而方氏卒赖以有后,其义与日月争光可也。尝怪司寇于方氏,其分谊与君臣殊,而能不顾忌讳,捐利害,忘死生,虽古忠臣之周旋险难,尽瘁鞠躬,何以加哉!旧志列于好义,与阊闇之出币挥金好行其惠者同。其部署,揆以轻重之伦似不相协。表而出之次,于忠臣为一门,使人知王成、董班于人臣之触危犯患者事,虽异而心则一也。(高淳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魏云龙协助)

阅读:511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网站地图 - 园区祭奠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华魏网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2号附110号 联系方式:138-3813-7279 

站长: 魏秀岩wxy(字崟嵩)

中华魏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魏氏文化为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豫ICP备1102483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