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编撰序言
近来修谱之风盛行,修谱其旨在于弘扬祖宗事迹,供后世子孙借鉴,以鼓励后人奋发图强,光大祖宗基业。柞水杏坪魏家台魏氏先祖,原籍山西洪洞县人,於清乾隆四年迁至陕西省凤凰镇下孟里樊家庄,至今历十三世,枝繁叶茂,族人千余,为当地望族。子孙历代士农工商,代有贤能,家资百万者有之,官居厅局级者亦有之,惜资料难集,不能一一详记。据父祖言,魏氏有新修族谱,乃伯祖父延福主修,伯祖幼入私塾,读书数年,常主笔农村文墨之事,文笔甚好,新谱修成,颇得族人盛赞,可惜至今无缘得见。曾听伯祖讲过体例,大致依旧谱体例,即姓名,辈分,生卒年考,生平赞语,坟茔位置及七言四句诗赞,伯祖曾手书我分支世系。近年我支祖辈相继离世,恐年长日久,事迹不清,今十二世孙盛涛,据此世系手迹资料,将本族支谱整理补充,以存资料,以供日后族中修谱者借鉴,使祖宗事迹流传于后世,供子孙借鉴,以光大我族。
卷一 魏姓源流
一、魏姓源流
今族中之人,除少许人外,对本族魏姓源流知之甚少,今查阅各种史料,详加考证,整理如下
魏姓源流据史料记载有四:
其一、魏姓乃出自姬姓( 姬姓是黄帝后裔),为周文王裔孙毕万之后,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据汉太史司马迁《史记·魏世家》唐林宝《元和姓纂》宋 郑樵《通志·氏族略 》等资料记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毕为西戎所占,后裔毕万仕晋,有功,封于魏,世代为晋卿,及至魏斯,与韩、赵分晋,自立诸侯,而后称王,盛极一时,秦一统六国,魏为秦所并。子孙以国为姓,望出巨鹿、任城二郡。
其二、芈姓,战国秦昭襄王时,有相国穰侯魏冉,本姓芈,后改姓魏。
其三、外姓改魏姓,南宋蒲江人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姓,后改魏姓。明代昆山人魏唯校,弘治年间进士,本李姓,改魏姓。
其四、出自少数民族改汉姓魏,或为少数民族固有之姓。满族倭拉依尔氏、倭彻赫氏、佤族斯内氏改汉姓为魏。另外土家、蒙古、彝族、回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魏姓者。
魏姓源流虽说有四,但根据家谱记载,从历史地理角度来看,我支魏姓,当出自为魏国毕万之后,以国为姓。
二、魏姓之历史现状
魏姓最早源于山西省南部及河南省北部,秦汉时期,魏姓子孙继承先祖遗风,历居高官,使本族得以持续发展,魏无忌六世孙,汉时任巨鹿太守,有功朝廷,受封赏,其族成为朝野敬仰之家族,其居地巨鹿,发展为魏姓历史上最著名之大望郡。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魏姓大举南迁四川、江西、福建等地。隋唐时期,魏姓人丁兴旺,陆续南迁至广东等地。宋元时期,魏姓以广布全国各地。明清时期,魏姓族人已远播海外。
《百家姓》中,魏居第三十位。魏姓人口,现逾五百万,居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四十七位。
三、得姓始祖•毕万
魏姓为黄帝姬姓嫡裔,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两地之间)毕为西戎所占,后裔毕万仕晋,为大夫,毕万助晋献公灭霍、耿、魏三国,献公念其功,赐魏地与毕万为邑,公元前445年毕万孙魏斯与韩、赵三家分晋,自立诸侯,建国为魏,称王,雄霸一时。公元前225年,秦并魏,失国王族子孙遂以国魏为姓。魏姓族人尊毕万为得姓始祖。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巨鹿郡,今河北平乡西南;任城郡,今山东微山县一带。
2、堂号
九合堂,春秋时晋国大夫魏绛献策于晋,八年之中, 九 合诸侯,称霸一时,皆魏绛之功,故曰九合堂。
巨鹿堂,因巨鹿为郡望,故亦以巨鹿为堂号。
此外有“十思堂”——魏征 ,治理堂——魏了翁
五、秦地柞水魏姓源流
据魏氏家谱记载,柞水魏姓先祖,原籍山西洪洞县人,清乾隆四年,迁至陕西省凤凰镇下孟里樊家庄(时属镇安县),依历史地理之角度,山西洪洞当属昔日魏国之国境,多为魏国魏姓子民后裔。昔年外地魏姓欲与我支魏族联宗,言秦地魏姓出自唐魏征之后,今无史料证据,不足为信,史称魏征亦是毕万之后,秦地柞水魏氏与魏征同宗不同籍。柞水魏氏并无堂号,亦不出巨鹿、任城二郡,当为魏国魏姓子民后裔一支。
六、柞水魏氏字行辈分歌诀
宗绪延长盛,家传永隆昌;贻谋开善道,继志崇文章
良贤定作宾,红光旭东升;熙雍照世泽,福寿有余庆
此行辈歌诀十世伯祖延福续补,今照录不改,以示伯祖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