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动态
+

郑州上街复建“魏氏三代诰命碑楼”

2016-10-09    作者:河南魏氏编辑部    来源:中华魏网


郑州上街复建“魏氏三代诰命碑楼” 图1

10月9日,“魏氏三代诰命碑楼”复建奠基仪式在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魏岗村举行,来自当地文化界知名人士、新闻媒体记者及魏岗村众多村民参加了奠基仪式。

峡窝镇魏岗村西傍汜河,南临棘寨河。村中原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魏氏三代诰命碑楼”,位于现在的“郑州铁路技师学院”教学楼左前侧。“魏氏三代诰命碑楼”座北朝南,修建于临近大路的一个高约2米的土台子上。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四周围墙周长约60米,高约1.8米,墙体上部为透空花眼,下部由青砖砌筑。围墙正南方设一拱形大门,大门两侧分别由青石雕刻着一个大西瓜和一只斧子(类农用生产工具)。围墙毁于1956年,当地兴修水利,拆掉用砖。

郑州上街复建“魏氏三代诰命碑楼” 图2

魏氏三代诰命碑楼草图。

走进围墙大门,即从下往上看到一处长约16米,宽约8米,高约1米的长方形碑楼底座,正(南)面设三个各三层的半园形台阶,可拾级而上。底座由红色方块料石砌筑,底座的上面由青石条铺就,据当地老人讲,底座的地基由1米多厚的煤末夯打而成。

巨大的长方形底座上修建一处长约14米,宽约6米,高约6米的拱形水泥抺顶的大房屋。正面照应三个半圆形台阶并排设有三个门,各为拱顶。中间门高约2米,宽约1.2米,两边门各高约1.8米,宽约1.2米。每个门的两侧立有方形雕着龙头的石柱,高约1.3米,木门板设有中轴,可旋转开启或关闭(类似现今大酒店的旋转门)。

郑州上街复建“魏氏三代诰命碑楼” 图3

三个门拱形顶的上方各设“人”字形约0.1米厚的钢筋水泥制雨搭。雨搭上方青砖墙体上照应三个门分别镶嵌着均由赵东阶楷书的“三世恩荣”(中)、“垂裕后昆”(左)和“聿德修厥”(右)石匾额。每个石匾额长约1.2米,高约0.5米,厚约0.1米。

石匾额上方的墙体上镶嵌着“二十八宿”砖雕图案(一说“二十四孝图”)。“二十八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相配,由东向西排列。二十八星宿与四种动物雕刻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二十八宿 ”图案上方是水泥拱顶券突出的滴水檐0.8米宽。拱顶屋脊正中对应着下边中间门竖立着一水泥框构件,构件上挂一铁铸大钟,高约1米,钟口直径约0.6米(屋顶置钟寓“钟鼎(顶)玉食”之意)。钟体构件上方竖立一石牌当,高1.3米,宽0.63米,厚0.3米,牌当首石雕双龙,双龙交尾下处竖刻“祖武箕裘”四个楷书大字,每字0.25米见方。石牌当上方矗立一只铁铸仙鹤,高约1.6米,体长约2米(仙鹤寓意鹤寿延年。铁制品有避雷作用)。屋脊两头,一端置一铁制太阳,另一端置一铁制月亮,直径分别为1米(寓言日月同辉,当地人误认俗称鏊子)。屋脊四角分别站立着高约1米的四个陶瓷制品的“短人”:庞涓、韩信、罗成、周瑜。

房屋的背(北)面与正面对应也开有三个同样尺寸的拱顶门。三个门的上方至屋檐下砖(浮)雕一只巨大的蝙蝠,展翅两翼长约6米,高约1.5米(“蝠”与“福”谐音,寓意有福)。

房屋墙壁厚0.5米,由青砖砌筑,每块砖长0.32米,宽0.16米,宽0.07米,砖心呈子母扣,砌墙时上下互相嵌入,结构紧密。

郑州上街复建“魏氏三代诰命碑楼” 图4

进入屋内,并排竖立着连结的五通石碑。每通碑高2米,宽0.7米,厚0.2米。碑首高0.9米,宽0.8米,厚0.3米,每通碑首两侧雕刻游龙云气,两龙尾相交处竖刻“奉天诰命”四个篆体字。每通碑的阳(正)阴(背)两面,分别刻有碑文。

阳(正)面的五篇碑文为:《魏氏三代诰命碑楼记》、《展如公讳守成暨德配袁氏貤赠二品之诰命》、《立斋公讳大志暨德配雷、韦氏赠封二品之诰命》、《蔼堂公讳元法暨德配马、李氏赠封二品之诰命》、《嘉甫公讳元会暨德配王氏貤赠二品之诰命》。阴(背)面五篇碑文为:《先曾祖父母诰命碑阴记》、《先祖父母诰命碑阴记》、《先父母诰命碑阴记》、《先二叔诰命碑阴记》、《先三叔诰命碑阴记》。(碑文附后)。

每通碑的正面配有镶嵌着的石刻楹联,分别为:

勒永叔表文 魏岗敢与泷岗比

守温公家范 汜水还同涑水长 (秦树声撰)

进真卿侍郎 三代泛阶承雨露

旌魏氏先庙 千寻宰木蔚风烟 (史绪任撰)

成周以稼穑开基 本支百世

积德为子孙之计 似续春秋 (李汝弼撰)

另有残联不全:矢志无他愿吾族□□□□ 子孙殊头角□□□□

郑州上街复建“魏氏三代诰命碑楼” 图5

魏联奎(1849-1925年),字文垣,号星五,又号燹余生。清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供职刑部。宣统三年(1911年)授法部左丞,因封资政大夫(人称资政公),赏戴花翎,官阶三品。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因魏联奎擢法部左参议,清廷覃恩赠封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为二品诰命,次年,清廷又赠封其叔父母为二品诰命。

郑州上街复建“魏氏三代诰命碑楼” 图6

民国七年(1918年)十月,遵照魏联奎生前遗愿,由魏的侄子魏玉珊设计,魏的次子魏祖瑞督建魏氏碑楼。修建时,将《魏氏三代诰命碑楼记》与朝廷貤赠的四封“诰命”,聘请赵东阶楷书于碑阳,又将魏生前为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叔父母(婶)撰写的纪念碑文,聘请李汝弼楷书于碑阴。民国十三年(1924年)二月,碑楼终于告竣,历时六年。

“魏氏三代诰命碑楼”建筑设计独特,借鉴了西(欧)哥特式拱形穹顶风格,不同于中国农村绝大多数歇山式脊的碑楼特点,中西合壁,造型别致,且又将石碑置放于室内,便于保护。与其说是“碑楼”,不如说是“碑屋”。另外,其高度从底座至仙鹤顶高约25米,也令人称奇。整座碑楼雄伟壮观,气势非凡,无论是建筑面积,形制规模,造型设计,还是石雕、砖雕之技艺,碑文、楹联之写作水准及书法艺术均堪为上乘,其多方面的造诣实为汜水、荥阳、巩县诸多碑楼之冠。可惜的是,1969年“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峡窝公社社长郎志岭带领“造反派”“破四旧”,两包炸药把它“崩”得七零八落,残片遍地。

郑州上街复建“魏氏三代诰命碑楼” 图7

为了留下祖上的历史文化,在魏岗村老支书魏德宣、魏德满、魏福金、魏树绍等人的发起和倡议下,决定恢复重建“魏氏三代诰命碑楼”,选址在原址附近的魏氏祠堂北面,重建碑楼需要上百万资金,魏联奎的孙子魏树绍称单凭村民的力量是完不成这项工程的,他们将向全国各地魏氏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发起募捐。

据介绍,魏联奎晚年归乡后做了大量公益事业。他幼年家贫,常在私塾旁听。因受整师王调元赏识,被免费入学。后考入大梁书院。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任刑部主事和左丞。任职30多年,判案精密审慎。后辞职回乡,寓居郑州。1913年,魏联奎首倡集资创办“郑州贾鲁河水利公司”。他虽年逾花甲,为勘测渠道,疏通水源,征购土地,终日奔波在田野。有人劝他坐车,他说:“若乘车骑马,百姓以我为官,敬而远之,岂不影响修河?

”百姓迷信风水,又怕地块剖开,征地异常困难。魏联奎千方百计动员,因人而异,爱财者给高价,慕名者给以水利委员或股东称号。历时3年,水渠终于修成。占地约8亩,坝高4丈,能蓄水10万立方。能拦洪灌溉,可浇地10余万亩,亩产由以前的60公斤增至200公斤,沿河又植树种藕、养鱼、喂鸭、养蒲、种苇,百姓衣食渐丰,名渠为“魏公渠”。魏联奎还呼吁为近运河的54县减漕,明清时期,南方各省往京都运粮,都由运河北至通县。后因离运河远的州县运粮困难,且易误期。经私下协商,委托近运河的54县代办漕运。远运河州县,每年按代办数给54县以补贴。后几经战乱,文卷遗失,54县漕数成为定额,远河州县也不给补贴。清朝以后,漕数折为银子,多次增加,每年百姓完粮时,一担漕竟达银子7

两左右。后银子折成银元,银一两折银洋贰元贰角。近河54县百姓,负担奇重,苦不堪言。1918年,魏联奎联络省内外54县人士吁请减漕,在北京、开封两地设立“漕粮商榷会”,54县均派代表参加,积极进行减漕活动。魏联奎奔走于京、汴两地之间,多次咨请省府、财政部核实漕数,稽查旧案。3年后,减漕终于成功,计为河南省每年减漕24万余两。魏联奎晚年居住山西省平陆县岳家庄,终日以读书教子孙为事。1925年7月病逝。生前著有《燹余诗集》、《知行辩》、《减漕录》等。

郑州上街复建“魏氏三代诰命碑楼” 图8

现在,村里的魏德宣等几位老人为了保护魏氏祠堂、老屋、古树及魏家历史文化做了许多努力,他们坚守在祠堂,修复老建筑,保护古柏树、古碑刻,防止被人为破坏、盗抢。为后人留下魏氏家族仅存的这些文化遗产。(中国搜索 杨正华 文图)



阅读:190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华魏网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2号附110号 联系方式:138-3813-7279 

站长: 魏秀岩wxy(字崟嵩)

中华魏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魏氏文化为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豫ICP备11024832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